在制药、食品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,高速混合制粒机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然而,在实际制粒操作中,常常会遇到物料粘壁的问题,这不仅影响制粒效率,还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。以下是导致混合制粒机在制粒过程中出现粘壁的主要原因:
一、物料特性因素
1、含水量过高:当物料中的水分含量超出适宜范围时,在高速混合制粒过程中,水分会使物料的粘性增大。过多的水分在颗粒之间形成液桥,使颗粒更容易附着在设备壁上。例如,在一些湿法制粒工艺中,如果对原料的预处理不当,未严格控制水分含量,就容易导致粘壁现象。
2、粘性成分过多:某些物料本身含有较多的粘性物质,如糖类、胶类等。这些粘性成分在混合制粒时,会随着搅拌和摩擦作用,逐渐向设备壁迁移并粘附在上面。比如在制备含糖量较高的颗粒药物时,若工艺控制不佳,粘壁问题就会较为突出。
3、粒度过小:物料的粒度越小,其比表面积越大,表面能越高,颗粒间的凝聚力也就越强。在混合制粒机的强烈搅拌下,细小的颗粒更容易团聚并粘附在壁上。例如,对于一些纳米级别的药物原料,在制粒过程中就更容易出现粘壁情况。

二、工艺参数因素
1、搅拌速度过快:高速混合制粒机的搅拌速度对制粒过程有着重要影响。当搅拌速度过高时,物料受到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增大,容易使物料过度细化和团聚,同时也会增加物料与设备壁的碰撞频率和力度,导致更多的物料粘附在壁上。
2、制粒时间过长:随着制粒时间的延长,物料在设备内不断受到搅拌和摩擦,其温度会逐渐升高,粘度也会相应增加。此外,长时间的制粒过程会使物料更加紧密地贴合在设备壁上,从而加重粘壁现象。
3、进风温度和湿度不合适:进风温度过高或过低、湿度过大都会影响物料的干燥和制粒效果。如果进风温度过高,会使物料表面的水分迅速蒸发,导致表面干燥而内部湿润,形成硬壳,增加粘壁的可能性;进风湿度大则会使物料吸收水分,降低其流动性,也容易引发粘壁。
三、设备结构因素
1、筒体粗糙度:混合制粒机的筒体内壁如果不够光滑,存在较大的粗糙度,就会增加物料与壁面的摩擦力和附着力。物料在搅拌过程中更容易被粗糙的表面所阻挡和捕获,进而形成粘壁。
2、死角存在: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,存在死角部位,会导致物料在这些地方积聚并逐渐粘附。由于死角处的物料不易被搅拌和清理,随着时间的推移,粘壁现象会越来越严重。
高速混合制粒机在制粒过程中出现粘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在实际操作中,需要综合考虑物料特性、工艺参数和设备结构等方面,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粘壁问题,以确保制粒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。